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圈 > 商学 > 论道 > 正文

李稻葵:央行报告为何首提“金融周期”

来源:中新经纬 发布时间: 2017-11-24 10:11:54 编辑:诚富

导读: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17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首次提及“金融周期”,这引发了市场人士的关注。央行缘何在此时提出“金融周期”这一概念,其中又有何深意?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17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首次提及“金融周期”,这引发了市场人士的关注。央行缘何在此时提出“金融周期”这一概念,其中又有何深意?

李稻葵:央行报告为何首提“金融周期”
内外因促使央行关注“金融周期”

据中新经纬客户端(微信公众号:jwview)统计,“金融周期”在本次央行的报告中共计出现7次,并以专栏的方式予以呈现,央行在报告中也称其 “日益重要”,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何谓“金融周期”?央行也给出了定义:金融周期主要是指由金融变量扩张与收缩导致的周期性波动。

在11月22日新浪举行的“金麒麟论坛”间隙,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向中新经纬客户端(微信公众号:jwview)分析称,央行此时提出“金融周期”主要出于两方面考虑,一是美国目前处于缩表进程中,有一个货币政策周期,这反过来也会影响中国,二是因为目前国内也处于去杠杆的进程中,需要对金融周期予以关注。

事实上,早在此前七月的一次公开会议上,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孙国峰便提出货币政策目标需要考虑金融周期。

“一是金融周期具有内生性;二是金融危机出现的概率增大;三是金融危机对产出的负面影响超出预期;四是随着经济增长内生动力增强,投资和产出的利率弹性下降,即IS曲线平坦化。” 孙国峰解释称。

央行的报告中也指出,国际金融危机促使国际社会更加关注金融周期变化,各国央行也认识到只关注以物价稳定等为表征的经济周期来实施宏观调控显然已经不够,央行传统的单一调控框架存在着明显缺陷,难以有效应对系统性金融风险,在一定程度上还可能纵容资产泡沫,积聚金融风险。

如何有效防范金融危机?

如果说在金融危机的阴影下,各国央行需要更加关注金融危机,那么,中国又该如何有效防范金融危机?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一旦发生经济危机,经济发展将会倒退十年、二十年甚至于三十年。”

李稻葵说,当下中国金融的风险并非简单的高杠杆,金融的最大风险在于资产的流动性太高。

“我们主要的金融资产的表现形式是什么呢?不是股票、不是债券,是银行存款+现金,我们称之为广义货币,是GDP的两倍,按照今天的汇率计算换成美元,大概约23万亿美元,只要有六分之一的国民想换成美元出走,咱们的外汇储备就不够,3万亿外汇储备如何应对23万亿美元的流动性呢?”因此他总结称,这是第一大金融风险,是最主要的金融风险。

李稻葵表示,未来一段时间,他坚信货币政策总体上讲是从紧的,要通过相对比较紧的货币政策逐步地解决金融资产流动性太强的问题。“过去两年,已经按这个路子走了,应该这么干,必须这么干。适当放缓贷款的量,适当增加债务的发展水平,这是一个重大的发展的方向。”

“根本上讲金融风险要控制,在于金融机构要做好,我喜欢用一些中医的说法来解释,金融机构做好了,基本面做好了,相当于人肾气足了,就可以固精了,肾不足而固不住精华,那身体就垮了。”他说,所以当下的基础工作还是要把金融机构的风险控制住,把流动性很强的金融资产固定在国内,而不要跑出去。